生活知识网

主页 > 健康 >

如何创造丰富不空虚的精神世界

2024-02-25 06:39 健康

步骤

1

这样的人潦草地对待生活。他们经常这样想:“如果这次失败了,那么天都会塌下来。”他明知天不会塌下来,但是总是以这种消极的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紧张。消极的心态是对失败的邀请信。精神空虚的人面临一场竞技运动,他们会连连失误;面临一场考试,他们会局促不安,表现不佳;面临一次约会,他们会表现得太紧张,无法展示自己最自然的一面。

  • 2

    你的注意力的焦点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在哪里。因为你不可能同时注意到你周围的所有的事情,你的内心的焦点系统会将你的焦点聚焦在你的思想焦点上。 这样你看到的就是你的世界丰裕的一面而不是你缺少什么。比如,你缺钱,那么焦点就不要放在钱上。要想着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丰富的赚钱的机会。只要你用心,你就会找到很多赚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叹息自己没钱。世界其实非常奇妙,总是会出人意料。当你的注意力在如何赚钱上时,你总会发掘很多跟赚钱有关的好点子和好机遇。

  • 3

    能够让你尽快摆脱‘我缺少什么什么’的习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于有房屋住,有食物;珍惜你的朋友和家人等等。这样会在短时间内让一种酸酸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心态。总是保持感恩的心态,你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光亮,让你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机遇,让你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所以把感恩养成一种习惯。

  • 4

    当你不觉得精神丰富,或者自我感觉不良好,那么你或许只是有些凌乱而已。将你的家里打扫一遍,衣物整理起来,电脑上乱七八糟的文件归类存档,你的财务整理清晰。让生活有秩序有规律,你就会开始看到好的转机。

  • 5

    广告和媒体让你觉得匮乏,那么你可以改变的环境来改变你的精神世界。少看电视新闻,少看广告。将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录下来,跳过广告。或者干脆完全戒除电视和各种媒体,就完事了。 更换从那个渠道获取的空虚的氛围。该如何做到呢?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和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相处。阅读,倾听一些有关个人发展之类的博客。除了博客之外,你还可以阅读有关个人发展的书籍和杂志。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到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成功和丰富。多跟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接触。不要让空虚占据的你的内心世界,要有选择性,主动地创造丰富的内心世界。

  • 6

    一个能够让你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财富的很好的方法就是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当你能够和人分享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丰裕。你觉得自己钱赚得不够?捐赠出去一些!你觉得自己没有爱?向他人表达爱!没有足够地被认可,被感激,被批准?那么去认可别人,感激别人!当你开始付出的时候,你就很难感到空虚。

  • 7

    内心空虚的人总是将每一件事情看作是非赢即输的情况:兄弟,不是你,就是我,而我希望是我。 而精神丰富的人则试图跟别人建立双赢双利的关系。 与其试图在争论中占上风,还不如达成一致。与其竞争,还不如合作。

  • 8

    旧习惯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趁虚而入。你总是会忘记自己应该保持的是什么样的心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需要借助于外部提醒这个有用的工具。比如你可以写在便签上,贴在显眼的地方,比如冰箱上,梳妆台上,门口的镜子上。 看到便签上的提醒,你就会下意识地将头脑转移到争取的方向上。

  • 9

    当你失业,房子不保,你可以卖掉那些拖累着你的东西,趁机改变这种高压的生活状态,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搬家到别的地方,甚至搬到你一直想去,但是因为房子拖累而不能去的地方。你需要重新寻找生计,与其重操旧业,还不如趁机尝试一下可不可以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这种人生的危机,其实是摆脱旧生活,迎接新生活的好机遇。终于你可以勇敢摆脱那些负担,转向新生活,让所有的牺牲和失败都变得更加有意义。节俭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失败,不代表贫穷,你有大好的时间和自由。

  • 小提示

    • 当空虚感很强烈时,提醒自己回想自己的内心充盈的时候。让自己知道你会可以重新创造那种丰裕
    • 学会面对现实,量入为出。很多人总是艳羡或者强迫自己去模仿物物质更富裕的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做只会毁掉自己的生活。你应该做的是在量入为出的同时,想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收入。这样你就可以摆脱无谓的压力和过度的竞争。
    • 精神世界丰富的一个现实案例是放弃著作权运动,它旨在松弛传统的著作权的约束。 比如,Zen Habits博客的创始人,Leo Babauta,,放弃了他的所有的网页内容的著作权。 很多程序员持着公共资源的精神,分享他们的软件和程序。

    警告

    • 不要过度追求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让自己成为取悦别人的人,让别人滥用自己的慷慨。作为精神丰富的人,你要让自己的世界里也充满相同志趣的人,不如的话‘寄生虫’们会掏空你。
    • 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没有目标没有羁绊的人生状态。学会“抓住今天”。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