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网

主页 > 生活 >

如何甄别谎言

2024-01-18 04:56 生活

方法 1从面部以及眼神中甄别谎言

1

寻找微表情:微表情是那些在人们脸上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电光火石间却能够折射出人们隐藏于谎言之下的真实情感。有些人是天生就对微表情比较敏感,但确定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拥有这种能力。

  • 典型说来,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他的微表情会带有一丝焦虑,主要体现在双眉紧锁,前额有细纹挤出。

  • 2

    看他有没有摸鼻子和捂嘴:人们在说谎的时候往往更喜欢摸鼻子,这可能是肾上腺素上升到鼻部毛细管导致鼻子发痒的后果,而人们说实话的时候摸鼻子的频率却下降很多。说谎的人也更喜欢用手捂住嘴巴或者将手放在嘴边,似乎是要掩盖呼之欲出的谎言;而绷紧的嘴和撅起的唇则暗示出他的焦虑情绪。

  • 3

    对与习惯使用右手的人而言,当他们清楚记得事情的细节时,他们的眼睛会向左转动;相反对于左撇子而言就是向右转动。人们说谎时眨眼(“眼睛煽动”)频率也更高,这在男人中要更常见;另外从揉眼睛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在说谎。

    • 观察眼睑:当一个人不认同他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他的眼睑闭合时间要比一般眨眼时间长。然而,这个变化非常微小,所以要有精确的对比,你得知道这个人在无压状态眨眼闭合时间。如果手(或手指)慢慢移到眼部,这也可能说明他正在试图掩盖事实。
    • 想要单单凭靠眼部运动从别人的陈述中攫取事实可不尽然靠谱哦。最近的科学研究已经对单凭一点就指出他人是否说谎的观点表示怀疑。很多科学家相信“眼部指向”的方法缺乏数据,不能说明事实。

  • 4

    不要将眼神交流作为真实性判断的唯一指标:跟一般看法相悖,说谎者并不总是会回避眼神交流。当一个人要集中注意力记起某件事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的回避跟他的眼神交流,将目光锁定在静物之上。说谎者很可能故意通过眼神交流来表现自己的真诚,他们可以通过练习这种能力来克服谈话中的不适与尴尬,以此证明他说的是实话。

    • 确实,鉴于调查者常常将眼神交流作为判断谎言方法的这个事实,一些说谎者在调查中反而会增加眼神交流的频率。显然,一般情况下,当被问及刁难问题时,被调查者的焦虑会增加,这时候就可以仅仅通过回避眼神交流来甄别。

  • 方法 2从口头回答中甄别谎言

    1

    他说话可能会突然地比平时快很多,紧张可能会导致音调变高和颤音或者结巴。

  • 2

    注意一些夸张的细节:看他是否说得太多,比如说:“我妈妈住在法国,很美,不是吗?你喜欢埃菲尔铁塔吗?那里好干净的。”过于唠叨细节就提示你这个人是多么急于让你相信他所说的。

  • 3

    这不是因为被审问的人早就将演练了答案(或期待被这样提问),就是因为他想通过喋喋不休的讲话来填充尴尬的沉默。

    • 如果被审问者对答如流,那他极有可能在说谎。因为他可能早就将问答演练了或者早已想到可以让他摆脱的答案。
    • 另外一个判断的依据就是相关时间中所发生事实的省略。比如说:“我早上五点去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回家,发现他已经死了。”在这个浅显的例子中,早上五点跟下午五点之间发生的一切就被很便利的略过了。

  • 4

    相反,说谎者喜欢通过攻击性的,变向性的战略或者拖延策略来为自己圆谎。

    • 说实话的人在面对别人对自己故事的质疑时,往往可以说出很多的细节来解释。说谎者却不会有太多东西来说明,而仅仅只是重复自己之前所说的。
    • 注意听对方回答问题时细微的拖延。诚实的答案总是可以迅速从头脑中攫取出来,谎言却需要快速回顾一下之前所说的以防止前后不一致,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捏造一些新的细节。注意,一个人抬头去记起某件事,这不一定就说明他在说谎,这很可能只是出于本能。

  • 5

    • 回答所用的词恰好就是重复你刚刚问他时用的词。
    • 拖延策略,比如让你重复所问;奉承你的问题是极好的,并不是是或者否就可以简单回答的;或者如“这取决于X的意思”,“你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等对峙性的回答。
    • 避免使用缩略形式。比如说谎者会说“我没有这样做”,而不是“我没做”,试图让自己的答案绝对清晰。
    • 表达不清晰。说谎者喜欢把话说到一半再重新开始,却总是讲不到结尾。
    • 用幽默或讽刺来回避话题。
    • 喜欢说“说实话”,“坦率说来”,“百分百的真诚”,“我从小就不说谎”等短句。这些都可能是欺骗的信号。
    • 用否定式来表达肯定的断言,且回答迅速。比如问“你是不是懒散地将锅洗掉了?”他会答:“不,我没有懒散地刷锅。”这样的回答是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拖延回答的印象。

  • 6

    在他重复某句话时尤为注意:当嫌疑人几乎不断在重复着某个相同的语句时,他很可能在说谎。编造谎言的人总是要试图记起那些可以让人信服的词组或句子,在再次解释情况的时候也就会自然用上几乎一样的“令人信服”的句子。

  • 7

    他扭转话题时要注意:半路转移话题是聪明的说谎者试图转移你注意力的伎俩之一;他们喜欢中途打断自己,突然谈一些其他事情。比如有些会狡猾的说:“我正准备----嘿,你这个周末是不是刚剪头发?”

    • 特别小心来自被审问对象的赞美。说谎者抓住人们喜欢听溢美之词的心理,因此会通过赞美来试图逃脱审问。对于突然的赞美要多加小心。

  • 方法 3从下意识的肢体语言中甄别谎言

    1

    实际上,测谎仪(电影中常会看到的情节)也是通过检测汗液来判断被检测者是否在说谎。然而在他身上再来一次,结果却不一定可靠了。一些人可能就是因为紧张害羞而出汗;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出汗本来就比常人多。出汗这一特征应该跟发抖,脸红以及吞咽困难这些迹象结合起来看。

  • 2

    尤其注意他点头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点头摇头的方向跟他所说的结论相悖,那他就可能在说谎。这种现象被称作“不一致状态”。

    • 例如,当一个人说他做了什么,比如“我将那些锅洗得干干净净”,但是他说这话的时候摇着头,这就揭露了事实:他根本没有用心擦洗而是粗略地抹了一下。除非这个人经过了专业的训练,要不然这个无意识的错误是很容易犯的,在此情况下身体回应往往道出了事实。
    • 还有,说谎者在给出答案前会犹犹豫豫。一个真诚的人往往会通过点头来肯定自己的说法,并且在听到问题后可以立刻给出答案。但是当一个人试图欺骗,这种犹豫的现象就会出现了。

  • 3

    恐惧产生的神经能量引发了这些小动作。为了缓解神经能量,说谎者经常玩弄椅子,面巾纸或者身体的一部分。

  • 4

    观察“相似度”:在相互作用影响的人之间,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很自然的跟他人相像,这是感兴趣以及亲密关系的表现。说谎的时候,这种“相似度”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说谎者要为了给听者营造另一种事实而大费精力。一些“相似度”锐减的案例应该会使你有所警醒。

    • 身体后倾。说实话的人更喜欢与听者靠近,相反,说谎者更容易将身体后倾,这说明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他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也暗示他不喜欢跟不感兴趣的情绪。
    • 对于说实话的人而言,头部及肢体动作会与倾听者之间相似,这是双方互动的效果。但是试图欺骗的人却不会这样做,这一迹象因此可以用来评判他是否在掩盖什么,你甚至可以看到他故意做出将手收回挥着转向的动作。

  • 5

    说谎者喜欢吞咽唾液或者清喉,这时他就会不停的想要润喉。这是因为说谎导致肾上腺素上升,从而导致唾液像泵一样涌出来(与此同时并不会有太多新的唾液产生),说谎者此时就会将上涌的唾液吞咽下去,在这之后他又要清清喉咙了。

  • 6

    说谎者呼吸往往更急促,一次深呼吸后会出现一串短促的呼吸。嘴唇看上去也会比较干燥,因为清喉太多的缘故。再者,由于身受压力的缘故,心跳会加速,肺部也会需要更多的空气来呼吸。

  • 7

    主要看看他的手,手臂和腿。在无压舒适的状态下,人们手和手臂的运动空间往往更宽阔,也可以随意伸展双腿。但对于说谎的人而言,这些部位的动作就会比较局限,而且僵硬,有自我导向的趋势。这些动作主要体现在用手触摸耳朵,脸或后颈。另外,抱紧的双臂,紧闭的双腿以及手部动作的缺乏都是不愿意透露信息的迹象。

    • 对常人而言,手势是讨论交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说谎者却会尽量避免这些。在警告之下,他们不会用手指着,张开手或者画点画(食指大拇指相接触呈三角状被认为是深思熟虑的表现)。
    • 注意他的指关节:那些没什么明显动作的说谎者可能会紧握椅子(或其他物体)直至指关节变白却全然不知。
    • 清整动作在说谎者中间跟常见,比如抚摸头发,调节领带或者玩弄衬衫袖口。
    • 两点警告:
      • 说谎者可能会故意显出懒散的样子以此让人们觉得他“神态自若”。打哈欠或一些烦躁的动作很可能是故意显得随意以此来掩盖欺骗的迹象,安然自若不代表他没有说谎。
      • 记住, 以上这些迹象不一定就是欺骗的象征,很可能只是紧张的表现。而且被审问的人也不一定因为自己在说谎就会觉得紧张。

  • 方法 4从全程审问中甄别谎言

    1

    很多由尴尬,害羞,别扭以及羞愧感,自卑感导致的信号可能会使你认为这个人说谎了,但事实并非这样;有压力的人特别容易被误解为撒谎了,因为人们在压力下的行为表现跟说谎的表象很像;因此,不能单凭一个特征一句“啊哈”就轻易判定这个人撒谎了,你要结合欺骗行为和回应的所有信号观察才好。

  • 2

    • 这个人是经常过度紧张,还是仅仅由于他的现状?
    • 是否有文化因素呢?可能这种行为在他的文化里是被赞扬的,但是在其他文化里面却被视为不诚实的。
    • 你是否私下对这个人持有偏见呢?你希望他在说谎?千万不要落入这个陷阱!
    • 他是否有谎言史呢?比如,他很有经验?
    • 他有说谎的动机吗?或者说你有怀疑他说谎的理由吗?
    • 你是否真的擅长识别谎言?你是否考虑到全局,而不是简单局限在一两个谎言提示里?

  • 3

    营造轻松的氛围,慢慢与所谓的说谎者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你的肢体语言和语速要与他接近,不要有怀疑他说谎的任何信号;审问的时候,用一种理解不傲慢的态度来进行;这种方法会使他慢慢放下防御,帮助你更清楚地读懂信号。

  • 4

    确定底线:底线就是指他不说谎时的一些行为;通过对底线的了解,你能够判断他现在的表现跟平时是否有所异同。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个人,那就从了解他开始----对于个人基本信息人们都会据实回答。如果你早就了解他了,底线检查包括询问他一些你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

  • 5

    学会识别偏差:通常人们说谎的时候喜欢通过一些实话来故意回避你的问题,但却是答非所问。如果被问及“你打过你老婆吗?”,他答道:“我爱我老婆,为什么要打她?”这名嫌疑人从严格意义上讲说的是实话,但却在回避你一开始的问题。这种现象也暗示着他可能试图向你掩盖一些东西。

  • 6

    谎话是很难记得的,所以在重复他们编造的故事这个过程中,说谎者可能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完全错误或者就此吐露真相了。

    • 要求他把故事再讲一遍,这很难做到,尤其是要求他事无巨细的讲出来。即使是专业的说谎者也会觉得这个逆向方法很难对付。

  • 7

    用怀疑的目光打量这个所谓的骗子:说谎者总是会很快赶到不自在;而说实话的人会经常变得愤怒或沮丧(表现在嘴唇紧闭,眉毛下垂,上眼睑紧紧下拉怒视)。

  • 8

    他要你相信他编造的谎言,沉默不语却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你是否相信他说的。所以耐心点继续保持沉默,很多欺骗者就会不同的说以此去填补沉默的时间,在修饰谎言的过程中很可能出差错,这样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 说谎者会试图读你,看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如果对于这种内心监视你纹丝不动,说谎者就会感到很不自在。
    • 好的倾听者可以很好的避免干扰,倾听本身就是揭露事实的高超技术。练习不去打断别人(如果有这个意向)----这不仅会帮你甄别谎言,也会使你成为你一个好的聆听者。

  • 9

    你若是想跟那些可能会澄清事实或者否认故事的人交谈,说谎者可能会千方百计给你理由来阻止你。这些理由本身就可能是谎言,所以克服自己的不情愿去跟那些被警告不要交流的人交谈时很值得的。任何事实性的东西都该被验证。

  • 小提示

    • 在你声称他是说谎者前要往好的方面想!你也不想无缘无故毁了你们之间的友谊/关系。
    • 有些说谎者极赋经验甚至达到专业水准。他们捏造的故事(几乎完美的具体的日期和时间设置)在讲述多次后几乎弄假成真。实际上,在每次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就会重组一点,所以捏造记忆来欺骗自己也是常见的事情。有的时候,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你不可能一直火眼金金!
    • 很多人在多数说实话的情况下,会表现得特别珍惜自己的名声。说谎者会冒险----他们会虚伪的维护自己的名声以让自己看上去比实际更加可靠和令人满意。
    • 上述的这些说谎时的行为特征可能在这个人聚精会神讲话时发生(比如当话题很精深或者这个人压力很大时)。
    • 那些被确认为临床精神病患者或反社会者的人可能会以谎言为生,因为他们要操控现实来让其余自己想要看到的社会一致。遇到这类人,你就别去想着揭穿他们了,首先照顾好自己,别落入他们的谎言之网就好了。这些人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毫不犹豫地用一个谎言来圆另一个,不管这些谎言会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
    • 上述某些说谎者的行为反映与那些根本没说谎的人可能一致。紧张,害羞,易恐惧和内疚的人在压力之下就很容易表现的紧张糟糕。在指控下,他们会变得特别有防御性,尤其是那些诚实感正义感超强的人。他们看起来在说谎,但其实他们只是被突然成为焦点而震惊且感到羞辱。
    • 越是了解一个人,就越擅长识别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辨认他们是否正远离事实。
    • 记住,虽然有些人有说谎的坏名声,但是千万不要让这个过去左右你的想法;人总是在变化的,要是因为某人过去的名声而对他的现在缺乏信任,你很可能会摧毁他改头换面的机会。过去的名声要和这个案例中种种说谎的迹象联系起来,放到一个更广的环境中去考虑,而且也可能是有人故意利用他说谎的历史来陷害他从而自己获利。过去不代表一切,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说谎者善用身边之物来帮自己完善细节。比如,桌上有只笔,那他将的故事里可能就会出现一只笔。这可能就泄露他正在说谎。
    • 你也应该想想这个谎言是否讲得通。大多数人说谎的时候会越来越紧张,因此捏造的一些事情根本就讲不通。假如他讲太多的细节,那他就有可能在说谎。在这种情况下,让他将故事多次重复以确认他们每次的版本都一样。
    • 锻炼你识别谎言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多看法庭类的电视节目以测试自己是否可以判断说谎者,比如“Judy法官”。相信你的直觉,仔细观察,看你是否可能识别出这个案例中你最不信任的那个人的说谎的证据(虽然有时候两个人都有可能说谎了)。如果你同意法官的结论,那你识别出的说谎征兆可能就和法官一致。
    • 肉毒杆菌或其他外科整形可能也会跟你的判断相关,给你误报。当你的脸被化学治疗物给冻住了,你就会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 说谎者话不多。要是你问他们:“是你做的吧?”他们一般会用是或者否来简单回答。注意,也要问“是你打破锅的吧?你怎么弄的?”这样问可能会挖掘出真相。

    警告

    • 对于聋子或有听力障碍的人而言,他们要通过观察你的嘴来读懂唇语,理解你的意思,因此就不会跟你做眼神交流。
    • 勉强露出的笑容往往只是因为礼貌需要,别太在意。如果有人勉强对你笑,可能说明他尊重你这个人,想给你留下好的印象。
    • 有些人就喜欢盯着你的眼睛看。他们可能是故意这样训练自己,试图用这种方法使对方紧张;也可能他们觉得眼神交流是礼节所需才这样做。
    • 你是不是经常鉴定别人说话的真诚度?如果你总是在寻找谎言,别人可能会出于对拷问的恐惧对你退避三舍。说话带有攻击性且无时无刻不怀疑他人并不是警觉性的体现,相反,这是对他人缺乏信任的强迫性的表现。
    • 肢体语言只是一个提示,并不是确凿的事实。最终结论要以确凿的证据为基础,不要单单因此肢体语言就判断他人说谎并加以惩罚。而且,不要将挖掘说谎者的工作转变成“要是我不认真对待,我就被耍了”的局面;把你的个人正义感放到一边,寻找事实,动机以及更广的推论。但是如果你因为被欺骗而深受伤害,你当然有权觉得受到了背叛和伤害,但是在甄别说谎者的审问中,不能因为偏见就想当然的判断他是说谎者,偏见会混淆你的判断。
    • 研究表明,对被怀疑对象的审问应该用他的母语来执行。如果问询的语言是他后天习得的,即使他精通这门外语,他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口语还是肢体语言)。
    • 患有发育障碍(如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是极不情愿或者根本不会跟他人有眼神交流的。这只是自闭症的表现,而不是不真诚。
    • 在一些文化中眼神交流被当成粗鲁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一直看着你的眼睛。而且,经历过艰难的家庭抚养,人际关系或者暴力的人一般比较顺从,这是保持安全的一种方法;这种顺从体现在缺乏自信,回避眼神交流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再者,那些羞涩的或者有社会焦躁症的人群通常的肢体语言跟说谎者类似,比如回避眼神交流,不喜欢跟他人一起,紧张等。所以在下定论错杀无辜前,要实事求是,不要照本宣科随意下结论。
    • 有些人本来就喉咙干燥,会时常自然地吞咽和清喉。
    • 当天气太热(或太冷)或者急着上厕所时,有些人会显得烦躁不安。
    • 患有两极分化症的人在狂躁时往往讲话速度比平时快很多。

    栏目导航